鬧劇終結!哥倫比亞大學宣布永久退出US.News排名!
外媒報道
此前,哥倫比亞大學校方決定不參加2023年度U.S. News的大學排名,原因是因為哥大數學教授Michael Thaddeus公開指控校方提供給U.S. News的數據存在虛報或做假。這所位于紐約的常青藤聯盟學校披露,他們在U.S. News大學排名中升至第二名時,曾錯誤地陳述了有關班級規模和教職員工資格的關鍵信息。在這一尷尬事情發生后,哥倫比亞大學暫停了對U.S. News提交數據,并表示同時對此事進行審查。但是,U.S. News完全忽略了該校的請求,強行估算出了排名,使得哥大在去年秋季排名跌至第18位。
長期以來被U.S. News評為第一名的普林斯頓大學通常會向U.S. News提交數據。然而,該校校長克里斯托弗·L·艾斯格魯伯(Christopher L. Eisgruber)表示,他不會回應U.S. News的聲譽調查。艾斯格魯伯稱排名是一種“稍顯荒謬的困擾”,當大學、家長或學生過于認真對待時會造成傷害。
繼哥大校方發布這一聲明后,U.S. News在今日表示,將繼續對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在內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大學進行排名。目前還不清楚哥倫比亞大學今日的聲明是否會引發進一步的混亂。截至目前,尚未出現其他知名大學效仿哥倫比亞大學的跡象。但顯而易見的是,抵制并不是一項可以輕易采取的步驟,它可能會有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到學校的申請人數。許多校友和校董會也會密切關注他們所在學校在排名中的位置。
過去幾十年,大學排名已經成為了評估學校和學生的主要標準之一,然而,這種排名體系并非毫無缺陷。USNews排名主要以學術聲譽、學生錄取標準、校友捐贈和教學質量等指標為依據,但這些指標是否能全面反映學校的真實價值和學生的真正能力呢?
哥倫比亞大學的退出行動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即大學應該回歸到其最初的宗旨和使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以及提供全面的學術資源和實踐機會。大學教育的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個人品質和職業發展,而非僅僅追求排名和聲譽。
這一決定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不能過于依賴排名和表面的光鮮。大學的價值應該體現在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上。學校和學生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學術探索和個人成長上,而不是為了追求一個虛幻的排名而犧牲自己的價值觀和發展。
哥大今年排名第18,大部分人可能都知道這低于哥大實際水平,因為許多數據并不完整,哥大至少有10%的數據完全空白。而US News也逐步失去了公信力。他們在明知道數據存在偏差的情況下,仍然把一所大學強行放入排名之內并且與其他大學進行比較。從博弈論角度分析,雙方都選擇了“利己損他”的行為,造成了更大的互相傷害。
所有人都看到了一方是為了排名不擇手段的藤校,最后竟然淪落到被一個排名機構掃地出門。另一方看似權威的排名機構,在過去10年內被一所藤校玩弄于鼓掌之間,完全沒有發現對方數據造假。
歸根結底,一切的鬧劇都是美國高等教育圈過度商業化的負面產物。學校為了知名度開始刷排名,而排名機構也趁機賺得盆滿缽滿。最終,學生和家長會成為受害者。他們只能借助錯誤的信息,最終進入了一個不符合預期的大學。
今天,哥大終于繃不住了,一句“不玩了!”也算是為這長達一年的鬧劇畫上了一個句號。因此,排名固然有其參考性,但是一定要在選校的時候參考其他因素。只有這樣,你才會去到一個和自己期待值相符的學校……
去年2月,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Thaddeus在其網站上公開發布了一篇題為“對哥倫比亞大學在U.S. News排名中的事實調查”的文章,該文長達21頁,對該排名的各項指標及其數據進行逐一對比和核實后,對榜單背后的數據提出了質疑,并對大學排行榜這一事物本身的價值和準確性打上了問號。彼時,哥倫比亞大學堅稱數據無誤。
7月4日,Thaddeus在回復界面教育的郵件中稱:“U. S. News和哥大會在約一年后刪除過去發布在其網站上的數據。盡管哥大新版網站是公開可見的,但舊版網站的數據則需要在相關工具的幫助下才能瀏覽。”
此外,U. S. News的數據需付費瀏覽,他為此購買了相關功能,才得以獲得更多詳細信息。
過去幾年,Thaddeus還發現,哥大管理層的決策有時并不透明,不愿意主動與教職工分享決策。
“例如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預算問題,這涉及近年來持續增長的內部稅。根據大學章程,學院有權利和義務就預算進行討論和建議。”Thaddeus告訴界面教育,“可即使學院通過了一項98%支持率的動議要求查看預算,我們看到的文件也是不充分的。沒有電子版,沒有分發給公眾,更沒有說明這項內部稅的數額。”他認為,相比之下,哈佛藝術和科學領域的預算是全面且公開的,“如果哈佛能做到,為什么哥倫比亞不能呢?”
當被問及公開揭露哥大排名數據造假,是否擔心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Thaddeus向界面教育表示,自己從不擔心。“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高度重視文明批評和辯論的社會,我的終生教職也保護我能自由發言。我校校長李·博林格的學術專長是言論自由,此外,哥倫比亞大學知道,任何懲罰我的企圖只會讓更多人關注我提出的問題。”
Thaddeus這篇長文主要對以下六大方面提出質疑,分別為哥倫比亞大學的班級規模、最高學位教師比例、全職教師比例、師生比、教學經費投入和畢業率。
在2022年的U.S. News美國大學排名中,哥大與哈佛、MIT共同位列第二名,僅次于普林斯頓之后。1988年,哥大位居第18名。
Thaddeus教授指出,小班授課比例越大,在排行榜中的得分越高。哥大向U.S. News提供的數據顯示,其82.5%的本科班級規模在20人以下,比例高于排名前100的所有大學。而哥大網站的課程注冊信息表明,該比例在62.7%-66.9%之間。此外,哥大還稱僅8.9%的本科班級逾50人,而實際數字在10.6%-12.4%之間。
該?;蚩浯髮W校最高學位教師比例和全職教師比例。
Thaddeus發現,哥大聲稱100%的教師擁有博士學位或最高學位,較其競爭對手普林斯頓 (94%)、麻省理工 (91%)、哈佛 (91%) 和耶魯 (93%) 具有明顯優勢。實際上,在哥大958名全職教師中,有66人的最高學位僅是學士或碩士學位,因此這一比例最多為96%,或更低。此外, 哥大稱非醫學全職教師比例為96.5%,而其向美國教育部報告的數據接近74.1%。
哥大提供給U.S. News的師生比為6:1,而實際的師生比則為11:1。
教學經費也是U.S. News排名中一項重要指標,權重達10%。由于U.S. News沒有披露這項金額,而哥大在向教育部的報告中稱其在2019-2020學年的教學支出高達31億美元,甚至比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的金額加起來還要大。
Thaddeus教授查閱財務報表發現,該31億中的12億美元實則為哥大醫院提供患者護理的費用,不該歸類為教學費用。Thaddeus還指出,包括紐約大學在內的其他大學明確從教學支出總額中剔除患者護理費用。
畢業率、退學率等指標占U. S. News排名權重高達35%。哥大向U. S. News提供的數據顯示,96%本科生在六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畢業。
Thaddeus教授指出,哥大提供的畢業率數據不包括轉學生,2020年秋季學期的轉學生比例達30%。以2012-2013學年的畢業率為例,96%的非轉學本科生在六年內畢業,而在轉學生中,這一比例為85%。如將轉學生計算在內,畢業率將受影響。
在這篇21頁的長文中,Thaddeus引用了一句里德學院前校長科林·戴弗的觀點:“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有點像嘗試對宗教或哲學進行排名。整個過程都有缺陷,不僅在細節上,也在概念上。”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也表示, 一旦大學排名成為萬眾矚目的輿論焦點,甚至成為左右考生擇校、教授跳槽和社會捐贈的指揮棒和風向標,那么大學排名本身就會異化,并可能成為人們操控的對象。
U.S. News大學排名依據的信息80%是基于大學本身報告的信息。“這些信息詳細而微妙,U.S. News進行的審查非常粗略,以至于忽略許多不準確之處。”Thaddeus教授在長文中寫道。
舉報人已在哥大任教多年目前,哥大雖然承認造假,但是仍然沒有具體說明是誰或者什么導致了這一系列錯誤。
哥大的問題背后是整個US News排名系統造成的惡性競爭。如果哥大都需要通過“造假”來刷排名,那么其他學校呢?答案讓人擔憂。 由于過度追求排名,幾乎所有學校都越來越重視某些排名內的指標,甚至不惜造假。
他也承認,學生在選校時確實需要院校信息,但排名榜單有時卻提供了錯誤信息,因為任何排名都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并非所有因素都適用于每個人。
在Thaddeus看來,更糟糕的是排名對大學本身的影響。“幾乎任何數值標準,無論與學術成績有多么密切的關系,一旦大學知道它是標準,就會成為一股惡毒。”
校長慢慢成為了追求KPI(工作表現指標)的CEO,他們不再需要專注于提升學校的學術水平;教授成為了“刷高平均薪水評分”的工具,沒有任何人去評估他們的教學水平;大學其他工作人員不再想著提升學生入學后的體驗,而是想著怎么靠前期宣傳去吸引更多的申請者。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學生和家長是最終的受害者。
因此,排名固然有其參考性,但是一定要在選校的時候參考其他因素。只有這樣,你才會去到一個和自己期待值相符的學校!

發送“咨詢”,可咨詢留學申請或評估定位
發送“入群”,可加入美國、英國、港新留學交流群
